国家部委开始联手整治,假离婚、伪结婚等婚姻失信行为将受惩罚! 二维码
285
发表时间:2019-01-30 15:29 为了获得优惠房贷利率 有人花80元钱办一张假离婚证 为了在拆迁中获得更高的补偿 有人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闪电结婚 …… 现在 这些“套路”将受到 31个国家部委的联合整治! 包括人民银行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工信部、发改委在内的31个国家部委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对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》,提出加大对婚姻登记领域严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。 这也意味着,伪造结婚证、离婚证等证件证明,或者带着伪造证件办理结婚、离婚,将会在应聘国家公职人员,出任金融机构高管以及申请贷款、补贴等方面受到严重限制。 视频来源:央视财经《第一时间》栏目视频 哪些行为属于婚姻登记失信? 此次出台的备忘录显示,联合惩戒对象为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。当事人有以下行为之一的,由民政部委列入严重失信名单:
这些人会受到什么惩罚? 值得注意的是,31个部委将互相配合,实施信息共享。民政部基于全国婚姻登记信用信息平台,建立严重失信名单,最高人民法院、公安部、工信部、卫计委等部委将协助分享信息。 婚姻登记严重失信当事人将受到14条惩罚措施,其中主要包括:
此外,失信当事人在行业评优、申请海关认证和政府采购资质、申请补贴资金支持方面也会受到限制。 知多点:“假离婚”存在法律风险 但在现实生活中,真的靠弄虚作假结婚的案例并不普遍,反倒是那些扯了离婚证,以逃避贷款、买房等政策限制的案例非常多。通过“假离婚”“假结婚”套取利益,有可能面临着假戏成真、人财两空的窘境。 近年来假离婚、假结婚“弄巧成拙”的案例数不胜数。 据报道,2013年,江苏省高院民一庭发布关于“新国五条”对法院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建议。对于发现假离婚、签订阴阳合同、借名买房、违规购买保障房等规避政策的行为,准确认定真实的交易关系,依法裁判。 对于通过假离婚签订协议,约定房屋归配偶一方所有的,另一方事后因弄假成真,难以复婚而主张协议无效的,除能举证证明胁迫或欺诈事由外,不予支持。 对于假离婚双方签订的“补充协议”,北京市三中院提示道:期望靠签署补充协议来规避“假离婚”风险是不可行的,法院不会采纳这种二人私下的协议。 北京市三中院民二庭法官胡新华分析认为:“法律上没有‘假离婚’这一说,离婚就是离婚。” 胡新华说到,以往有不少为了买房“假离婚”的夫妻反悔后又到法院起诉。但根据法律规定,人身关系一旦形成且具有法律效力,则不予撤销。即便夫妻二人约定的是“假离婚”,但二人既然领了离婚证,或法院做出了离婚判决,那从事实和法律层面来看,就是真离婚。 就算夫妻在离婚时签署了“假离婚”协议,法院也不会采纳,“这样的协议只有夫妻二人知道,无法获得法定认可,不具备法律效力。” 婚姻本该是一份神圣庄重的承诺 但有些人却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 不惜在婚姻关系上弄虚作假 愿每个人面对婚姻都能坦诚以待 来源:央广新闻微信公号,综合自半月谈、国家发改委官网、新华社、每日经济新闻、央视财经 |